这句凝练的总结,揭示了中国餐饮加盟当中,注定存在的无尽机遇,和随之而来的乱象。
数据显示,2018年美国约70万家餐饮门店中,连锁化率已达到30%,接近1/3的餐饮门店归属于连锁品牌。
“在中国,这个数据是5%,意味着中国的连锁餐饮刚刚走到往上爬坡的启动期。”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、到店事业群总裁张川指出。
“也意味着接下来是中国连锁餐饮巨大的机会期,同时,各大连锁餐饮品牌到了竞争最激烈的时候。”
3月13日,CCFA新消费论坛——2019中国连锁餐饮峰会上,由美团点评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打造的“2019中国餐饮加盟榜TOP100”正式对外发布,双方一同编撰的《2019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》也同步亮相。
张川表示:“美团点评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这份中国餐饮加盟榜,以平台大数据为基础,从餐饮创业者的方面出发,实际做到客观真实、严格筛选,希望可以引导中国的餐饮加盟行业长期健康发展。“
“2019中国餐饮加盟榜TOP100”以美团点评收录的品牌为评选范围,对品牌经营情况、合规性和开放加盟情况等做综合评估,用合规、规模、优质“三大筛子”选出TOP100品牌。
为客观评估加盟品牌的经营情况,项目组以美团点评大数据为基础,设置科学、客观的指标体系,从品牌实力(加盟店数量、加盟店增长率、美团点评订单增长率)、加盟店经营情况(美团点评订单量、美团点评订单增长率、门店存活率)、消费者认可度(店均浏览人数、好评率)等三大维度,对加盟品牌进行系统评估。
以及其他10个正餐品牌、15个休闲饮品和9个休闲食品品牌、11个面包甜点品牌上榜。
上榜品牌中,既包含加盟投资金额在10万以下的龙门花甲、又卷烧饼,也包含50万到100万的幸福西饼和鲜芋仙,以及300万以上的汉堡王。
从品类来看,在一二线城市,休闲饮品的增长率最高,而三四线城市增长率最高的则为正餐。
发展速度慢慢的变快:2018年,中国餐饮连锁门店增长率达到23%,远高于餐饮大盘的增长速度。
下沉趋势明显:这些新增的连锁门店“在往老百姓多的地方去”。根据美团点评的数据,大中型连锁品牌在三四线%,是整个餐饮连锁门店增长率的两倍多;
从商场走向社区:在新增的连锁门店当中,社区店的增长远高于商场店,连锁餐饮品牌与目标客户越走越近,开始从商场走向社区。
对“2019餐饮加盟榜”上榜品牌来说,经过多年发展,在一二线城市已形成品牌效应,在激烈竞争中活力依旧。而在三线及以下城市,上榜品牌迅速布阵铺点,下沉效果显著。
三线及以下城市市场成熟度偏低,甚至都会存在山寨品牌占据市场的情况,而优质品牌的下沉,一方面提升了三线及以下城市餐饮市场层次,另一方面也为品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。
亦墨科技CEO陈实说,“特许加盟是什么?就是把自己赚钱的本事传授给别人。”一句话道尽了餐饮加盟的取与求。
吉祥馄饨董事长张彪表示,现阶段餐饮创业者最缺乏的是产品力,这也是他们最需要加盟品牌赋能的地方,“能和加盟商持续深度链接的品牌,大多数靠的是产品和菜单。产品是根本,菜单决定商业模式。”
小龙坎总经理苏小强认为,加盟商最需要的是真实存在竞争力的总部生意赋能,“从加盟管理的角度来说,应该弱化总部。但是总部要有能力做好直营店,我们在成都,把几家直营店都做得红红火火,这是给品牌赋能,也是给加盟商重要的信心保证。”
麦青汇董事长冯雷说,作为品牌商,有义务积极学习和引进国际化的先进管理系统,帮助加盟者提升运营能力。
“西餐有特定的复杂之处,既有严格的上菜顺序,也有客人对食材熟度的不一样的要求。通过数字化管理,在入单的时候就把这些工作解决,可以大幅度降低对员工的要求和依赖。”
苏小强则强调,公司化进程是餐饮品牌一切发展和决策的前提,“未来三五年,不把公司化进程的问题搞定,上了特许化经营的牌桌上,你根本没办法出牌。”
加盟慢慢的变成了中国餐饮业的重要发展模式。但与此同时,单店加盟模式中,管控程度最弱的品牌加盟模式则成为快招品牌、加盟骗局的重灾区。
部分品牌商在形成系统化的连锁经营体系之前盲目扩张,既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管控,也无力提供应有支持,加盟店名义上连锁,实际各自为政,“连而不锁”。
“中国的特许市场也将有机会成为第三代特许经营的领跑者,因为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特许体系、拥有最具创新活力的数字化经济生态。”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说。
“但无论处于什么时代,特许加盟的核心是要把握好两个平衡:发展速度与管控之间的平衡、总部和加盟商赢利之间的平衡。”
未来的转型之路该如何走?此次发布的《2019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》指出了餐饮品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四大趋势:
二是信息及数据化升级,例如美团RMS(餐厅管理系统),同时与美团团购、外卖等多个平台数据打通,对数据来进行分析,可帮助餐饮加盟品牌实现精细化运营,进行科学管理;
三是小前台大后台化,即建立标准化、快速可复制的前端门店,同时为加盟商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持;
最后是集团化发展的新趋势,大多数表现在构建多元化品牌矩阵和自建供应链、向后端业务延伸两方面。